English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生工作>>学生活动>>正文

探多元文化根脉,谱民族团结华章|5123导航通五湖赴广西“长安桂韵·铸魂聚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实践纪实

发布于:2024-07-29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保护和传承好少数民族文化,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7月25日-26日,长安大学赴广西“长安桂韵,铸魂聚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领队老师姜雨彤的带领下在南宁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实践活动,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社情民意,不断深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弘扬美德,家风家训促团结

7月25日,实践队参观西乡塘区三塘镇围村那井坡家风家训馆。讲解人员结合本地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讲述了该村村民守家规、尊家训的优良传统,增强了队员们对传统美德的了解以及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随后,实践队与围村村干部开展座谈交流。从村情村史到文化交流交融,村干部们将围村被评选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民族地区通过开展家风家训建设活动,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思想引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点发力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践队参观家风家训馆

实践队参观村史馆

实践队与三塘镇围村团支部开展座谈会

实践队合影

牢记嘱托,保护生态促发展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考察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时提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实践队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走进那考河湿地公园,在讲解员的介绍中了解那考河从无人问津的“臭水沟”到河畅水清的“湿地园”转变全过程。在生态文明实践培训基地,队员们就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治理理论展开学习与讨论,结合目前已了解的生态文明与民族团结示范区情况,认为只有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才能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民族团结与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队聆听那考河故事

实践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之路

实践队合影


非遗赋能,匠心精神促传承

7月26日,实践队来到南宁“甘地柴窑”工作室,拜访红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施达华老师。“一人一窑一室”是施老师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施老师的详细讲解下队员们对陶器制作的原料选择、工艺流程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红陶器物所承载的茶文化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对于非遗传承人所展现的匠心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悟。随后,队员们现场观摩并体验了红陶器物制作,感受其独特魅力。有形载体、有感方式、有效成果,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为增强文化认同提供了基础,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源。

实践队与施达华老师交流红陶文化


实践队现场体验红陶器物制作

实践队与施达华老师合影

心系群众,扎根基层促交融

7月26日下午,实践队来到西乡塘区中华中路社区“民族团结巷”并与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袁用进行座谈。在交流过程中,袁用讲述了社区二十年来记忆深刻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并提到本社区先进人物——社区原党支部书记谢华娟。在面对社区19个民族难以融合、矛盾重重的艰难困境时,谢华娟挺身而出,积极推进社区党建与民族工作互融互促,打造“民族情深党旗红”党建品牌,开展各类民族团结“心连心”主题活动,深入民族群众,倾听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民族团结巷中的每一面文化墙上都记录着谢华娟扎根基层、力促团结的故事,实践队员们也被谢华娟舍己奉公、用心用情的精神所打动。

实践队与中华中路社区委员会开展座谈交流

实践队与中华中路社区代表合影

青年人的精气神在书本中涵养,更在实践中砥砺。队员们访民族村镇、学知识技艺、悟匠人精神、凝奋进力量。相信在接下来的实践中,队员们定能勇担使命,青春力行!


供稿宗子涵 供图任晶晶 审核:屈颖


上一条:5123导航通五湖持续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下一条:探多元文化根脉,谱民族团结华章 --5123导航通五湖赴广西“长安桂韵·铸魂聚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主题活动

关闭